煤化文苑——泰和公司邓国涛作品:饮水思源 神木煤化工产业有限公司-正规大小单双平台

正规大小单双平台
文学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正规大小单双平台 >> 文学天地
煤化文苑——泰和公司邓国涛作品:饮水思源
发布时间:2022-01-05     作者:    浏览量:81   

家乡地处渭北旱塬,自古天旱少雨,一直靠天吃饭,水和人的生命一样重要。民间流传有“龙山马湖,渴死寡妇”和“宁舍一个馍,不舍一口水”的民谚,吃水之难可见一斑。

渭北旱塬地下水位较深,家乡周边打的机井都在五六百米之深,非人力之所能及。知道的,附近仅西苇村黄氏先祠大门口一棵古槐旁有一口老井,缺水的年份曾被使用过,井台上,长长的井绳被盘为两盘,几个人吃力地摇着辘轳,吱吱呀呀,村民提桶端盆排好长的队伍,黑白守护,不亚于吃油之难。困难之时,一村民为了换取几个馒头,下井捞桶,快到井口时,绳断坠井而亡,留下了孤儿寡母,言之痛哉!天道可期,寡妇恪守妇道,冰心柏操,育子立家,福寿天年。儿子勤奋好学,金榜题名,留校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后又在清华大学任职。从外家东苇义门王氏碑记知,西苇马堰村东曾有一口元代老井,因被徐氏侵占而诉讼,恐年久淹没,以示族人。

记忆中,每个村庄都有一个便于集雨的大涝池,以解决牲口饮用、洗衣等其他用水问题,吃饭、饮用则靠家中的水窖来解决,个别户无水窖者则在村院中公用的水窖中打水吃,条件好的,用辘轳打水尚且省力,一些还需人力使用双臂打水吃,几丈深的窖,非一般妇孺幼小可为。雨水好的年份,一家生活用水尚可勉强满足。遇到荒旱,村民则往往要去十里以外的白水下河西拉水或洗衣。

因为吃水艰难,人们对水异常珍惜,除保障正常吃饭、饮用外,一家人洗脸常用一盆水,洗过脸的水总是脏兮兮的。人们很少洗衣、洗澡,一件棉袄穿上一个大冬天也不换洗。奢侈的就是用蒸馍后的发锅水或烧上一锅水洗个头、擦洗下身子和泡个脚。不知是洗澡少,还是换衣服少的原因,那时人们头上或身上常常会长满虱子和虱卵,一大把一大把的,使人看得发怵。

听老人们讲,过去钉窖用红胶泥,把和好的泥经过踩踏,搓条盘绕窖壁,用泥钉固定,常常是数名精壮男劳光着身子,赤膊上阵,不断用烧制的专用瓷锤捶打,直至浇水不再吸收为止。故钉窖非一家之力所能,所以村院中多为公用的关窖。周边流传有龙山乙甲淘窖的故事,说是,龙山乙甲有一口窖异常之大,请一对父子清理沉淀的淤泥,父子俩清理了三年,淤泥也不见减少,父子两人竟然趁夜深人静之时逃之夭夭。故事的真实今已无从考证,但足以说明,人们为了储水而用尽了办法。传说村中就有几口水窖,大到可以并驾三辆马车。

祖父曾说,一年荒旱,村中青壮结队去毗邻的白水下河西挑水吃,快到村庄时,突然,阴云密布,打雷闪电,大雨将至,族爷喜而呼之:这下老天有眼,再也不用挑水了!遂倒掉桶中的水,空桶而归,岂知雷声大、雨点小,到家时,天又晴得光光地,真是让人欲哭无泪。

一九四九年后,有了水泥,箍窖才变得简单易行,各家才有了水窖,为了方便吃水,一些人家会在家里再箍一个窖。生产队时,为了解决用水困难,又修建了一些水窑,这些水窖多因管理不善而塌陷。塌陷的水窑因其面积较大,成为一些人游泳戏水的乐园,村中一移民老者,自恃从小在华阴黄河畔长大,深谙水性,便跳进塌陷的水窑中游泳,老者因呛水沉入水中,周围观者还拍手称快:快看,老汉钻眼咕噜了!多时,不见老者浮出水面,才知大事不好!待把老人救出水面,人早已无有气息,正应了河里淹死会水的那句古话。

窖箍得多了,一些因家庭纠纷而想不开的女人们便把跳窖当做寻死的场所,一段时间,不知有多少女人丧生水窖。记忆中,捞上的尸体会搭在牛背或碌碡上使其吐水,由于抢救不及时和措施不得力,很少有生还的,为家庭留下无比沉重的伤痛。记得上初中时,荣光村同学常讲其村有一男性跳窖者,因窖中水少,得以生还,跳窖者常给娃娃们说:娃娃再也不敢跳窖了,在下面想抓一根柴草都没有的。

1976年,县上兴修韩家河人畜用水抽水站,家里一下来了好多的水利建设者,村上也修了水渠和水库,第一次上水,被村民灌在了窖里,村民喜悦的笑脸至今记忆尤深。记忆中,田间沟渠纵横,并没有浇过几次地。后来,生产责任制,大部分沟渠破坏,再也没有上过水。1993年3月,家乡果业发展,经济腾飞,县上鼓励个人投资水利,本村青年邓喜潮修复原有水渠,恢复上水。剪彩当日,省县领导出席了剪彩仪式,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名家助阵演出,邻家大伯若孩童一般手舞足蹈,喜极而奔:终于见到真人了!其情其景,历历在目。

后来,周边始有政府支持打井,得以解决吃水难的问题和部分灌溉用水。2000年,村上终于引上了自来水,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村民饮水难的问题,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终于彻底改变。

如今,大多数水窖已因历史作用退出人们的视线,大多数也因弃用和不安全被人们填埋,个别人家,因对雨水的情有独钟,吃窖水的习惯还被保存着。初中时的语文段老师,就因吃不惯自来水,特别让儿子在县城的独院中设计了一个水窖,被人们传为佳话。好多年不见段老师,去县城时,曾去过他家一次,说起来,段老师还是曾祖母的表侄,很是热情,拿来他退休后整理编辑的资料,走时还送了一本他写的有关当地民间传说故事《金匣记》。

今非昔比,现在的农村也象城市一样,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村民们再也不用为吃水而发愁了,好多村民也建造了洗澡间,把自来水直接通到了灶房,所有这些都与党的领导和富民政策分不开的。

正所谓是: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所以每当手捧甘甜之水,总不忘饮水思源,吃水不挖井人,想起开创中国革命的打井人——中国共产党。想起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凝聚起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磅礴力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