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井冈行,一世井冈情”,4月7日,公司举行与革命后代面对面交流访谈,聆听英雄事迹,忆革命精神。在访谈交流中,各位学员重点就袁文才、王佐部队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哪些战斗故事?黄洋界保卫战是一次怎样的战斗?曾志的一生为什么会憾人心肺?红军后代袁文才之孙、曾志之孙、江志华之孙回顾红军先辈生活故事,缓缓揭开发生在井冈山这片红色沃土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感人事迹。
追忆—实事求是创新路
他叫袁建芳,袁文才之孙,就袁文才是如何从一个绿林武装转变为红色武装,毅然投身革命,如何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时立下不可低估的功勋,后又因党内外诸多复杂因素而遭到错杀,导致井冈山根据地沦陷的故事,展开了一段红色岁月、追随父辈的回忆之旅。并讲述了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会见袁文才、王佐的遗孀时对袁文才、王佐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缅怀—坚定执着追理想
他叫石金龙,曾志之孙,讲述了一个战绩辉煌、功成名就,把大爱洒向人间的革命者。身怀六甲时,她拔枪冲锋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烽火岁月里,她为了革命狠心舍弃三个孩子;坎坷人生路,她的两位革命伴侣先后为国捐躯。1998年6月21日走完自己87年的生命历程,她在留给女儿的最后一段文书中要求后事一切从简,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女儿陶斯完全遵照遗嘱办理,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遗体火化过程,没有灵堂、没有花圈……令人难以相信这是在与一位德高望重的功勋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尽管没有通知任何人,但还是有许多人得到消息后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她送行,望着老人家的遗容,许多人泪湿衣衫。
传承—依靠群众谋胜利
她叫江满凤,爷爷江治华是一名红军文艺宣传兵,唯一留给家人的是一本记录了30多首的井冈山红歌本。从小,江满凤在这片红土圣地浸染着、成长着,在成为龙潭景区保洁员后,每天在扫完地后便留在山上义务传唱井冈红歌,用一串串奋进的音符,激励着游客攀登前行。为了弘扬井冈山精神,她每天至少在景区唱2个小时以上,每年至少为游客唱红歌3000余首,这一唱就是25年,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百灵鸟”。最美乃是善相随,因家境贫寒,江满凤儿时就告别了心爱的课堂,为了填补自己的遗憾,她甘守清贫,18年来共资助82位贫困学生,用无私的爱,点亮了贫困学生前行的火把。在信仰中生活,在奉献中忙碌,在平凡中伟大,在细微处真情,这是对江满凤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段段故事把我们拉回到那个峥嵘岁月,艰苦的革命道路,浓厚的战友情谊,感人的背后故事,这是一场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对话,听一听袁文才后人讲述两位井冈英豪的故事,听一听曾志老红军的后人讲述老一辈革命先辈在井冈山的斗争故事,听一听井冈百灵江满凤老师一首原汁原味的山歌《红军阿哥慢慢走》。这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红土地革命摇篮,是缅怀、是追忆、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滔滔赣江水,巍巍井冈山,在血与火中锻造的井冈山精神,意味着一段历史,更蕴含着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
“对井冈山红色历史文化从不了解到有所了解,从不感兴趣到被革命英烈的故事深深感动,这大概就是井冈山精神火种得以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的红色魅力吧”、“回顾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多少优秀中华儿女为了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定,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这短短的面对面访谈教学中,神木煤化工学员们听得热血沸腾,眼里全是激情与信仰,心里都是敬重与缅怀,听英雄故事,忆革命精神,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自强不息、守正创新的井冈山精神有如夜行的灯、指路的星,值得我们每位党员矢志铭记。(耿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