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陕煤集团对标工作要求,电化公司以对标管理为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招”,精心研究对标措施和手段,有效拓展对标管理范围和深度,通过持续对照分析、寻找差距、改进提高,明确努力方向和途径,鼓舞了士气,在全面追赶、提质增效中激发企业内在活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上下同欲抓对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想到是做到的前提。该公司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家生产经营状况不容乐观的电化企业,要扭亏脱困必须用好对标管理工具,把对标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该公司6月份特聘泓冰标杆企业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团队,驻公司开展全面对标管理咨询指导,6月18日公司成立了对标管理组织机构,全面启动对标管理工作。并下发《对标管理项目实施工作例会制度》、《对标管理项目实施激励办法》,使对标管理工作不断深化。
随后,公司上下迅速推进对标管理工作,各部门、分厂多方搜集对标信息,选择生产装置相似、资产结构相似、信息共享容易、指标同质性强的企业,从安全管理、扭亏增盈、管理提升等方面全面开展对标,对影响指标的主要因素展开细致认真的分析,着实算了一笔经济账——热电机组煤每掺烧1吨煤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100元左右;兰炭中料全部改为小料,每吨可降低成本80元左右……,一连串的数字让该公司职工看到了对标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实惠。
细化举措促对标
该公司把对标与内部48项扭亏增盈举措相结合,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相结合,通过“周通报、月分析,奖罚并济”的动态考评,构建起实时互动、统筹兼顾的管理体系,不断撬动难题、补齐短板、催生效益,提速奔跑。
持续精细化助推对标管理稳提升。根据全年目标任务情况,将提高发电装置运行周期、提升电石炉单产、提高煤泥掺烧比例、降低电石(热电)检修费用等列为重点对标课题,通过外部与同区域、同行业、同类型机组及电石炉主要指标进行对标,内部横向单机单炉进行对标学习,与设计值进行对标等方法,逐步提升装置运行水平。对影响这些指标的关键点及权重进行了深入分析,把对标降消耗、促节能目标和具体保证措施层层分解到班组、岗位和每名干部职工。监督部门对责任部门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公司依据执行结果每月对责任部门和监督部门进行考评。
三箭齐发细对标
该公司按照“现状分析、选定标杆、对标比较、实施整改、持续改进”等步骤全面开展安全对标工作。
开展安全指标对标。着重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指标偏差的原因,进而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和改进方案,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目前该公司的班前安全宣誓仪式已成常态,员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同时结合员工反馈,补全更新了各类安全标志、警示告知牌、安全警示牌等,员工“我要安全”的意识逐步建立。
开展生产精细化对标。紧紧围绕员工技能提升和设备运行水平提升两个中心点,通过对标米脂金泰氯碱,有效落实了岗位人员“岗位描述”一口清、“工艺流程”一图清的目标,实现了工作流程、标准的规范化;通过开展“班组长职责建模”和“精益班组长建设”,推动班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示,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通过技术指标对标和反复试验,电石生产装置运行日益平稳,目前电石炉平均负荷保持在27mw以上,电石单日产量提升到1200吨以上,平均发气量维持在295l/kg以上,电石装置运行水平大幅提升。
开展生产成本对标。出台了《原料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原料取样制样化验抽查比对管理办法》等多项管控制度,加大了采购、验收、结算、存储等重点环节管理力度,有效控制燃料成本支出。10月份煤泥掺烧比例在2018年10.44%的基础上提升到了46.6%。电石生产中所使用的兰炭,从9月底开始就将中料全部改为小料,吨成本可降低80元左右。电石检修费用9月份为45.43元/吨,比1—9月份平均吨电石检修费用56.57元/吨降低了11.14元/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标管理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只有永不停步,才能在深挖内潜过程中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电化公司将“持续改善,不断超越”要求融入各项常规管理工作中,让对标不仅成为一种工作习惯,而且成为一种做好工作的内在需要,企业发展也伴随对标管理焕发出勃勃生机。(马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