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来自“预防”--由预防接种看审计的“免疫功能”
作者: | 浏览次数:
“免疫”来自“预防”
――― 由预防接种看审计的“免疫功能”
陈秀成
预防接种是把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获得。审计作为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贪腐的“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就要事先预防,也需要人工培育疫苗并建立制约机制,给权力立规矩、定边界、划红线,使其在法治的框架内规范运行。
立规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追溯腐败的源头,一些领导干部从一开始就没有规矩意识。因此,毛泽东主席在“进京赶考”前,在西柏坡定下了六条规矩:不做寿不送礼…。2013年7月,习近平来到这里时说:“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从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到反“四风”,打掉了一大批老虎级腐败分子,从根本上说是规矩意识的一次自我校正和教育。从规矩的执行上看,以往那些吃喝送礼的惯性现象慢慢减少。以往可行的,现在不行了,这便是规矩的确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也是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依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定边界,管好亲属和身边人。从腐败的成因看,那些打着领导旗号的圈内人、身边人以及亲属子女,这些人往往能量极大,所到之处可谓所向披靡,谁也不敢得罪。得罪了,他们就在领导那里打个小报告。同流了,将有一些人被拖下水。因此,拿地拿项目,影响地方决策,说情打招呼,凡此种种可谓上下其手,左右逢源、互通款曲,大捞横财,有的甚至领导默许和授意,以权谋私的现象皆由此起。因此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防止被拖下水,防止腐败的发生,要管好亲属和身边人。
划红线,不能越雷池一步。闯红灯、越红线、搞变通等违纪违规问题,犹如权力的“两面币”,不同票面的正面上均表示本票面的币值,而不同币值背面的图案则完全不一样。在进行审计监督时,要根据所在岗位“币值”的大小、权力的不同,对所分管的工作权限进行划分。凡超越了所在岗位权限去管不该管的事,超越了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以及内部管理相互牵制的原则,均要按权力的职能定位进行复查、审核。审核复查时不能光听其在会上如何说,而要看其在实施时如何做,要看清其在背面的图案和实质,切实把问题揭露出来,把惩戒问责作为第一要责突出出来,让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掌权者头上,使他们不敢贪、不敢腐,从而堵塞管理漏洞,完善防控机制,起到“免疫”功效。
立规矩、定边界、划红线是外部预防贪腐之病的三剂良药。除了这三个处方外,还有许多办法和途径,但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强自身肌体的锤炼,增强自身的抗体和免疫功能,能防御药物不能预防的“疾病”,包防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