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有墙吗?当然有,思想活跃、思维僵化、墨守成规等均是形容人思想的不同,思维僵化和墨守成规就是由思维的墙所导致。思维的墙是什么?思维的墙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就是思想上的条条框框的意思。如何拆掉呢?打破条条框框即可。
关于这个命题,是在一次通讯员座谈会上想到的,当时来自不同部门的通讯员各抒己见,提出自己对写作的看法和想法,很多人认为自己部门的人学历低、工作忙或者以理科生写作功底差等为借口,来推脱本部门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的责任。
那么,导致各部门没有更好的完成宣传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表面上是以上所说的原因,其实说到底却是大家头脑中的思想观念在作怪,也就是思维的墙在起作用,阻挡了新思维和新观念的进入,维持思维墙内的旧观念。学历低、工作忙和理科生没有写作功底,这些思维观念看似正确,实则荒谬。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理科生严谨的逻辑思维正是写出好作品的必备能力。
由此看来,拆掉思维的墙很有必要,也势在必行。社会上流行的思维观念不一定都是正确的,需要我们独立思考,对于正确的可以认同和吸收,对于错误的,必须坚决抵制并打破,不要被错误的旧有(流行)思维观念所束缚。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既然在变化,就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新的事物、新的观念和新的思想。这就需要人们跟随世界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否则就变成不思进取、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人了。
思维的墙极其牢固,并且不易觉察,就像躲在头脑中的敌人一样,对人的行为和思考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以前复杂点的工作经常使我却步,不敢去做。比如组装布衣柜,看着散乱的钢管和各种各样的弯头,脑袋都大了几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就认为自己不会安装。正是“不会安装”的思维禁锢,导致我一直不敢尝试,都是家里其他人安装。事情的转机得益于一次偶然,给儿子买了一套书桌,正好老公因事外出,儿子急切兴奋的想立马在新桌椅上写作业。我抱着赶鸭子上架的心态,按照说明书,将部件按序号分类,根据安装步骤一步一步组装起来,第一个相对来说生疏和缓慢,等安装第二把椅子时,感觉得心应手,动作熟练、速递快捷,很快的将两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安装好了。看着儿子在书桌前写字的样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由此觉得这类事情也不是那么难。其实,这是由于自己思维的墙被拆掉了,“不会安装”、“很难”等观念被“很容易”等新观念所替代,事情做起来就得心应手,先转变观念,再接着付诸于行动,在行动中修正旧观念,建立新观念。不是自己不会做,而是未做之前思维上就先认定自己不会做,于是导致自己思维受限,就不敢去做了,采取了一种退避的态度。
工作需要用到电子表格,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一些函数。一开始我心里总认为函数很难,是计算机和编程专业的人学习的东西。这个观念困扰了我很多年,每次学函数都是浅尝辄止。确实是因为兴趣,加上工作原因,根据网上别人说的公式,自己试着输入进去,点回车键就成功了。当时的兴奋现在我都记得,感觉自己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让自己十分的轻松,其实并不是自己克服了天大的困难,只是拆除了五年之久的错误观念而已,一直存在的压力并不是生活或者工作带来的,而是思维观念带来的。经过简单的学习和使用,我掌握了几种函数,工作变的更加的简单和容易,节约了更多的时间,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从生理学上讲,人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神经元,外界刺激造成神经元之间的网络连接,大脑运作依赖神经元的连接网络。这就是人类处理问题的方法,理论上面对一个问题,几乎有无数种解决的办法。但是因为之前形成的观念等,造成了思维的限制,从而当面对一个新问题时,总依靠大脑中已有的观念进行判断和处理,处理问题的水平很难再提高。这种情况,佛家有种说法,叫“所知障”。就是已知的知识、经验和观念等形成了一种障碍,阻止新的知识、经验和观念等的进入。
人的成长和进步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但是思维的墙阻挡了新知识、经验和观念的进入与形成。所以,必须拆掉思维的墙,让阳光照进来,让新鲜的空气进来,让各种营养成分都进来,个人才能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请拆掉自己思维上的墙,做个与时俱进的人。(慕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