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煤化工产业有限公司-正规大小单双平台

东鑫垣公司的仪表人
作者:吴龙飞 胡晓晴 刘龙 | 浏览次数:

 

 

在接到制氢装置改造的任务后,东鑫垣公司轻质油分厂机电仪车间仪表专业的职工们知道,一场硬仗就要打响。新增的装置都需要配备各类阀门,每一台阀门又要配套安装仪表,每台仪表还要配线、接线、接入系统,这无疑是个大工程。而现有系统无法一次性接纳这么多“新成员”,所以重新编程又成为一项大工程。

面对繁重的工作,仪表专业的13名职工在车间主任李鹏伟的带领下,分成两个小组分头行动,一组进行程序的编制及上位机的组态,另一组进行现场的电缆铺设、放线。

程序是整个制氢装置的“大脑”,是决定整个系统能否稳定运行的关键。此次制氢新增1/3的设备,相当于建一个小型制氢装置,尤其是冲洗法改真空法、新增两个提纯塔、两个提浓塔是重中之重。

硬件增加,意味着整个控制系统需要重新编程。该程序与一般机组控制不同,特点是程序大、逻辑多,一个细节的不注意将会造成程序运行的紊乱,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制氢技改仪表专业完全采用自主设计,自主实施的思路,用自身的技术水平完成了本次技改的重点任务。

仪表专业李鹏伟、张金波、吴龙飞在接到制氢改造通知的第一时间就着手进行。“刚开始就是看天书”,这是来自李鹏伟的一句话。

他们三个人从看不懂,一步步学习、钻研、琢磨,每天趴在电脑前,认真核对每一个字母、每一个变量、每一个逻辑,弄清原理、找到思路,他们曾忘记吃饭饿着肚子加班到凌晨,也曾因为某个信号无法正常反馈而一筹莫展。

经过近一个月的程序编制、仿真模拟和不断修正,终于在4月底,由李鹏伟、张金波、吴龙飞三人重新编制的程序具备使用条件。这一成功增加了仪表人的自信,为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开头作用。

现场这边同样是干的热火朝天,4万米电缆,是现场各设备与心脏“控制柜”连接的血管,硬是在仪表槽盒没有回来之前就开始进行放线。600米槽盒的组装、固定、电缆放置,因为工期紧,因此丝毫不能耽搁。他们将一项项任务比作成为敌人,狭路相逢勇者胜,毫不犹豫的亮出了自己的宝剑。

另一项难度大的工程就是仪表风管的配制。在前期人员较少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兼顾装置的稳定运行,夜班还要抽调人员值班,另一方面还要进行该项工作,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仪表人仍然采用人工挪移的方法完成了一部分dn150不锈钢管的敷设。

经常在钢铁管线中作业,所有人胳膊上、腿上一掀开衣服都是淤青、伤口,作为其中一员的高金强裤子都磨破两条。可以说,大家都是在带伤作战,轻伤不下火线!

5台真空泵和3台煤气风机仪表安装、配管、接线,仅穿线管、弯管铺设近300米,点位接线端300余处,他们认真仔细,无一出错,出色的完成了此项任务。

程序和现场设备仪表工作进行完成,就需要控制柜这个“心脏”,让程序通过控制柜指挥(上接2版)阀门等设备进行动作和状态监测,控制柜成为检验仪表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仪表专业张金波、赵星自主设计、自主硬件选型、自主接线安装plc控制柜。从一个铁皮柜开始,他们报配件、辅件计划,两个人一点点组装,小小的控制柜里面装电缆3000米,压线头4000多个,控制显示压力、流量、温度的点位300多个。两个人足足用了2周完成控制柜的组装,又将上位机、程序、硬件、现场仪表全部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联调了10天,在6月4日制氢系统开始气密时,经反复调试系统达到使用条件。

6月5日,仪表人员对所有的工作成果进行汇总,对提纯工段98个程控阀进行开车前调试,对新增大量新设备,由冲洗改真空的制氢系统进行模拟运行。

6月7日,制氢技改工程打通流程产出合格氢气,标志着由仪表专业自主设计程序、自主新增仪表、自主组装控制柜等一系列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现在的他们,还在根据工艺需要继续优化完善制氢装置仪表控制系统。

他们有过苦,有过累,有过心悬嗓子眼的感觉,有过疲惫不堪的感受。但他们因出色完成任务而快乐、而信心倍增。(吴龙飞 胡晓晴 刘龙)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