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年后第一次回乡下老家。不经意间看到北归的大雁;田地间辛勤劳作的乡亲们;乡间小路上柳枝吐出嫩芽、小草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这才想起春天到了。也许是疫情的缘故让今年的春天缺少了往年的荣光,也让我觉得今年的春天来的似乎晚了一些。
这次回家不仅让我看到了春天的景象,更让我尝到了许久未喝的陕北黄酒。有人把黄酒叫做“浑酒”,也有人叫它“米酒”、“稠酒”,它是陕北一种特有的传统“饮料”,酒香飘远,回味无穷。黄酒的醇香不仅在于它的酸甜可口,更在于它独特的黄而不腻的魅力。黄酒的味道令人魂牵梦绕,甘甜清醇、香味扑鼻、消食润神、清新爽口,陕北人正月里的好茶饭一顿接一顿,是最需要用黄酒这样富有特色的饮料来调节一下胃口的。那早已装进酒坛中的黄酒醅,要用丝罗将稀释以后的酒醅滤一遍,再加清水在锅中烧开,才能喝出妈妈的味道。
从地里干活回来,远远就闻到了黄酒的香味。想想都三月份了,怎么可能还有黄酒?原来是母亲将黄酒装入饮料瓶中,存放于冰箱的缘故。黄酒的醇香让人迫不及待,再配上陕北特有的炒米,真是人间美味。加入炒米的黄酒趁热喝才能喝出灵魂、喝出味儿。两碗黄酒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也勾起了我对黄酒的怀恋。
黄酒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需要将好的玉米淘洗干净,经过生芽,制作曲面。将米推成米粉,再加入陕北的软米面粉,制作出来的黄酒才更粘稠,更有味道。传统的黄酒制作需要一口大锅,一根擀面杖和一口锣子。准备一大锅水,水开后边用锣子筛入米粉,边用擀面杖搅拌,等到快熟的时候加入曲面,有些人也会加入一瓶白酒入味,搅拌均匀后等熟透就可以出锅了。小时候孩子们期盼黄酒出锅,出锅后他们可以吃到“锅巴”,大人小孩都在吃搅完黄酒粘在锅上的锅巴,能吃出米香的味道,虽然还有淡淡的焦味,但也是一种幸福。
黄酒的发酵过程也是一个精细活,需要陕北独有的热炕头,还要盖上厚厚的被子,包裹严严实实的发酵一个星期以后才可以揭盖,揭盖后用筷子搅上一搅伴随着酸味儿才算发酵成功。
黄酒的制作虽然复杂,但也有它的独特魅力。黄酒作为春节走亲访友的必备饮料,也是陕北过年的一道招牌。黄酒不和白酒一样能把人喝醉,它只是陕北特有的传统“饮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它已不再是每家每户都会制作的了。每年过年神木的市场和集市上都会有装入塑料袋的成品黄酒,但要想喝到“妈妈的味道”实属不易。
黄酒的朴实无华在于人们给予它的情怀,同时也含有人们对传统美食的敬爱和回味之情。忙碌了一年,辛苦了一年,陕北人在冬天里才能真正的犒劳一下自己。年关将至时,他们把所有的辛酸都寄托于年味的制作过程中,这种情怀更有了它特有的精神寄托。在品尝甘美醇厚的黄酒香中,我们的心境趋于平和,我们的情感得到了净化,那是一种对生命的参悟。品尝黄酒,回忆妈妈的味道,感受陕北这片热土带来的黄酒飘香。(张忠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