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了一天,下了班,回到宿舍,打开手机,看到家庭微信群里母亲发来的父亲正在给孩子们辅导作业的照片。那熟悉的神情,那份专注和投入,一股涌自心底的暖流顿时冲逝了我满身的疲惫。做了一辈子教师的父亲一生把教书育人作为天职,在三尺讲台上奉献了他全部的韶华,不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学生,更是把我们三个培养成人。即便是退休了,也没有放下心中的这份执念,担负起了为我们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儿时,父亲就像是一座大山,为我们担起了所有的重担。而此时的父亲已不是那个健硕的七尺男儿,因为疾病缠身,父亲饱受痛苦,一直在靠药物维持。看到父亲伏在案前,一笔一划地在做讲解,我的心酸楚而又欣慰。父爱无言,却是儿女最无法割舍的情暖。父亲酷爱读书,一生与书为伴。从进入教书这个行业起,父亲书不离手。父亲不仅爱看书,还爱做笔记,从教三十余年至今,父亲的笔记可谓是著作等身。即使是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父亲也没有停止过看书。并且,一直保持着抄抄写写的习惯,特别是对他钟爱的古诗词,读到用情之处,还会随性发挥创作一首,用微信发给远方的我们。
每回读到父亲的诗,我们能感受到父亲把他一生的磨砺和沧桑都写到了一行一句里,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在哪里,都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都要担负起对子女、对家庭、对社会的这份责任。特别是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西安疫情大爆发,父亲坚持每天给我们发信息,提醒我们做好疫情防控,非必要不回家。让我们有空就多看看书。父亲说:在这个特殊时期,一定要沉住气,一定要与书为友,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记得时刻要提升自己。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开生命中所有的灾难。父亲一生勤俭,艰苦朴素,年轻的时候,为了供三个孩子上学,一边种地,一边教书,苦撑着把三个孩子都供了出来。而这个习惯他保持了一辈子,成为了一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父亲回到了关中老家,在家种植了各色的花花草草,爬山虎爬满了房子,凡是有土的地方,都是一片绿地。
父母在不远游,看着父亲慈祥的照片,虽思乡心切,但疫情阻隔了我们回家的路。西安恢复平安,成为此时此刻我们最急切的期盼。回家的路很长,因为为了这条路,政府与百姓正在这条漫长的抗疫路上共克时艰;而回家的路又很短,因为亲情穿越了疫情,让我们一家人的心时刻贴在了一起。我相信不久,疫情定将很快消散,我们终将阖家团圆。(张少波)